9月4日上午,公司党委书记罗成翼召集电子信息学院、bwin必赢和计算机学院召开了新工科专业建设与发展专题座谈会。会上听取了三个学院关于人才引进、人才招聘、教学科研、员工竞赛等方面的工作汇报,并就为什么拓展新工科,如何拓展新工科作了讲话。
罗成翼指出,拓展新工科是当前推进学校高质量快发展的战略性举措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,转变观念,深刻认识“拓展”与“坚持”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。拓展新工科与坚持师范传统二者不冲突,不矛盾,而是相互滋养,相互成就。要以新工科建设助力新师范发展,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、科学素养和工程素养,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,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。
罗成翼强调,拓展新工科,一是要把握时、效、度三个关键。要抢时间,要高效率,要与产业发展有“吻合度”。避免“议而不决,决而不行,行而不果”的现象,抢抓“窗口期”,活用“机遇期”,跑出“加速度”,始终紧贴产业发展命脉,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,高质快速发展。二是要发挥区域、生源、人才和产教融合四种优势。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区位优势、优质生源汇集优势、高层次人才储备优势、高能级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优势,科学定位,内外协同,坚持对标办专业,按需布专业,集群强专业、协企建专业,把家门口的“金饭碗”牢牢端在手上。三要完善团队、条件、制度三重保障。在团队保障方面,要会“引才”,适当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。要会“造才”,自主培育打造与新工科相适配的学科交叉型团队队伍。要会“育才”,着力提升教师教学素养,帮助新进教师、青年教师站稳讲台,站好讲台,过好“本科教学关”。要会“聚才”,做好学科归队与基层教学组织建设,加强有组织科研,探索科研组织范式由外延走向内涵、由封闭走向开放、由“单枪匹马”走向“纵队集团”的发展新路径。在条件保障方面,继续加大投入,分批次、分阶段推进实践教学场所建设。优化调整现有实验教学场地的同时,加快建设工科大楼,确保后续教学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。在制度保障方面,出台工科类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标准、课程考核规范、实习实训规范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制度,让工科类专业的教学管理有标可依,有章可循。
(一审:梁洋;二审:陈阳;三审:满君丰)